本帖最后由 chris3468 于 2016-8-12 12:27 编辑
裸体切割 In.the.Cut.2003.Blu-ray.1080p.x264.DTS.MySilu 12G
◎译 名 裸体切割
◎片 名 In the Cut
◎年 代 2003
◎国 家 美国/澳大利亚/英国
◎类 别 悬疑/情色/惊悚
◎IMDB评分 5.2/10 from 14,540 users
◎IMDB链接
www.imdb.com/title/tt0199626/
◎语 言 英语
◎片 长 119 mins 3 seconds
◎导 演 简·坎皮恩 Jane Campion
◎主 演 梅格·瑞恩 Meg Ryan ... Frannie Avery
马克·鲁弗洛 Mark Ruffalo ... Detective Giovanni A. Malloy
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 ... Pauline
凯文·贝肯 Kevin Bacon ... John Graham
◎简 介
弗兰妮是纽约一名大学教师,她孤零零地栖居于曼哈顿一间狭窄凌乱的公寓里,她的生活单调得只剩工作和她的妹妹宝琳娜。她正在为一本研究纽约青年俚语的书搜集资料。
在酒吧的盥洗室里弗兰妮无意中发现一对男女正在进行口交,她不声不响地在一旁偷窥,虽然没有看清男人的脸,但这个手腕上带纹身的男人却强烈地激起了她的欲望。
不久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在弗兰妮的花园里,竟然找到了一具被肢解的女尸,侦探马龙前来调查,弗兰妮在马龙的手腕上发现了和酒吧洗手间里的男人一样的纹身,心里产生了一股隐隐的不安感,但同时这个冷漠外表下散发着热情的男人具有难以令人抗拒的魅力,他平淡地讲述着案件的残忍细节,随后邀请弗兰妮去喝一杯。
仿佛被一股巨大的力量驱使,他们迅速为对方所吸引,卷入激情的漩涡中。疯狂的性爱让弗兰妮令人惊讶地重新焕发活力,她无法自拔地沉醉其中。但一系列相似的女性被害案不断发生,而且每位被杀者都与弗兰妮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种种蛛丝马迹使她怀疑马龙就是那位连环杀手。她甚至开始感到周围的人似乎都逃不了嫌疑。
弗兰妮陷入痛苦的矛盾挣扎中,爱欲与惊惧相交织令她身不由己地一点点坠入黑暗深渊……
◎关于影片
本片系根据苏珊娜·摩尔1995年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1996年就开始筹备,当时定下由妮可·基德曼主演,结果后来妮可推掉了,据说是因为她与汤姆·克鲁斯的离婚令她感到情绪上难以投入到角色中。于是就由梅格·瑞安接替,不过妮可仍然担任了影片的执行制片人。但原来的角色其实就是给妮可打造的,所以不少人认为瑞安在片中的形象和她有几分相似。
导演简·坎皮恩说瑞安的确令她大吃一惊,最初是没想到她会如此热切地期望扮演这个角色,后来则对她表现出来的那些从未被人正视过、好好发掘过的能力所震动。坎皮恩认为人们看完这部电影后会重新认识梅格·瑞安,她甚至建议瑞安去舞台上一展身手。
虽然很多人称影片是新版的《本能》,但坎皮恩自己却指出她是受《Klute》和《出租汽车司机》的影响。坎皮恩称“很多惊悚片都只是关于恐惧本身,但这部电影首先是表现人物和他们的关系。这是一个严肃的现代爱情故事,其中的一位角色应付一系列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性,羞耻,欲望,就是那些不以秩序化方式发生的事情。”
“当我读这本书时,我感到恐惧。”而促使她改编这部小说的是因为原著对于人类境遇的探讨复杂而迷人,“它就像一个冥想的容器,又像一首邀请你进行沉思的诗歌。”
当然这部电影被讨论得最多的还是其中的限制级场景。梅格·瑞安说坎皮恩采取了各种措施使演员们放松下来,甚至威胁说她自己也会脱掉衣服。而马克·鲁弗洛则老老实实地承认他至始至终非常紧张,“我很害怕,我真的很害怕。梅格·瑞安是和罗素·克洛在一起的,我所能想到的就是和和罗素·克洛相比我会是什么样。”
坎皮恩宣布她已经给影片剪出了两个版本,在美国上映的版本肯定会删减部分大胆场面,但仍有谣言说这将是迄今为止最火辣的一部R级电影,超过了她的前作《钢琴课》。
◎关于导演
简·坎皮恩的所有电影都在表现那些游离于或被抛弃到社会主流之外的女性。她细腻地刻划她们与众不同以及拒绝或不能顺从的原因。于是她常常被贴上女性主义者的标签,而这个简单的分类是无法完整概括她的角色所面临的困境和其作品的深度。
坎皮恩出生于新西兰一个戏剧之家,母亲是剧作家和演员,父亲则是剧场导演。成长于这样的家庭,坎皮恩很自然地也投向艺术的怀抱。她在70年代完成了从建筑艺术、视觉艺术向电影的转行,并最终凭借一部出色的短片进入澳大利亚电影电视学校学习。毕业后她活跃于短片拍摄,赢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1985年,坎皮恩给电视台导演了剧情片《两个朋友》以倒叙方式展开一对好友的经历和他们之间友谊的变化。四年后,她推出《甜姐妹》,极端强烈的黑色喜剧风格引起了两极化的反应。而《我桌边的天使》则获得了一致好评,原本是给新西兰电视台拍的迷你剧集,浓缩成电影,叙述一位被误诊断为精神病的女作家的成长道路。坎皮恩没有落入“天才在逆境中奋发”的俗套,她采取了一种简单但并不过分单纯化的方式,以毫不煽情的诚恳把悲剧、喜剧、自然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混合起来,铺开一位女性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开发的心路历程。影片赢得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1993年的《钢琴课》更把坎皮恩推至一个高峰,但此后的《贵妇的肖像》和《圣烟》都未能超越《钢琴课》,尽管这两部影片仍然是高度风格化,集中于探讨女性如何处理她与周围社会的关系问题。
从《我桌边的天使》到《钢琴课》再到她的这部新片,简·坎皮恩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讲述着女人的成长与蜕变,由欲望觉醒引起的重生,她不断思考女性如何在男权社会中表达自我。而她的这一系列作品也成了女性书写的重要部分。
◎关于主演
在多伦多电影节举行的首映式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影片大量的裸露镜头上,确切的说是梅格·瑞安的“一脱到底”。瑞安借这种方式来寻求转型,用心良苦中可见其企盼改变之迫切。不仅是她的年龄让她到了必须转型的边缘,也是她自己实在烦腻了再扮“甜心”。
梅格·瑞安不止一次地表示无法忍受那种千篇一律的浪漫喜剧中的邻家女孩傻大姐角色,她甚至讨厌“美国甜心”的称谓。处在40岁关口的她,早已风华不再,装可爱怎么也扮不过瑞茜·薇瑟斯庞这样青春无敌的小字辈。可那些制片人们还把她的形象死死固定化,怎么也不愿她做出别样的尝试。如何打破这个愚蠢的人为框架,无疑是梅格·瑞安的当务之急。事实上,此前她也曾以《当男人爱上女人》中的酗酒母亲和《火线下的勇气》中的女军官试图有所改变,但皆告失败。选择《裸体切割》,足够争议,足够挑战,和“甜心”角色拉开了足够的距离,几乎是一次180度的大转变。
谈起她在片中的激情戏,瑞安非常坦然地说自己很喜欢,因为它们极其真实,没有经过刻意的修饰,丝毫不带卖弄风情的淫荡色彩,表现出异常诚实的态度。尽管所有的话题都冲着性场景展开,瑞安还是建议人们别过分夸大这个元素,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影片,“这是一部关于亲密,关于忧伤,悲哀,灵魂关系,以及爱对罗曼司的电影”。“弗兰妮无意取悦于任何人。她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栖身于这样一个角色中间是一种解放。”或许《裸体切割》之于梅格·瑞安,就如同《大开眼戒》之于妮可·基德曼,能帮助她从一个模式化的明星蜕变为真正的实力派演员。
相比之下,与梅格·瑞安演对手戏的马克·鲁弗洛几乎是无人关注。鲁弗洛是剧场出身的演员,他自己组建剧团,一手包办编、导、演乃至灯光、舞台设计等所有工作。虽然他在戏剧舞台上颇受好评,但在电影电视里长期是跑龙套。就在他打算放弃表演时,剧作家肯尼斯·朗尼甘给他带来转机。鲁弗洛在朗尼甘的戏剧《这就是我们的青春》中表现出色,得到主演其电影《心心相印》的机会。这部独立电影在2000年轰动一时,鲁弗洛也终于大器晚成地迎来了事业的春天,有评论甚至称他有早年马龙·白兰度的风范。如今他一边演出《风语者》等大片,一边仍然兢兢业业地维持自己的剧团,算是好莱坞相当有个性的演员。